“我们请假赶来,没想到医院为了我们延迟下班,工作人员中饭都没有吃,解决了我们排队等候的烦恼”,刚完成接种的某公司职员小刘高兴地说道。
全力保障好疫苗接种工作
自开启新冠疫苗全民接种工作以来,南昌市第六医院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,安装了4台身份证读卡器,购置了大功率电扇,搭建了大型避雨遮阳棚,添置了几十条凳子,努力为群众营造一个安全、快捷、舒适的接种环境。该院通过延时错时服务等形式,全力保障好疫苗接种工作,获得群众一致好评。
接种点设有等待区、登记区、接种区和留观区。前来接种人员戴着口罩有序排队,在确定可以正常接种疫苗后再进入登记区登记个人信息,然后再进入接种区接种,最后在留观区留观30分钟后离开,现场井然有序。
在这个庞大接种新冠疫苗的背后,有一群人,他们一直在无私付出。
提前到岗,只为精准接种
工作人员早上7:30时到岗,知情告知医生及维护秩序人员7:00时到岗,为前来排队的居民发放号码,拿到号码的市民耐心等候即可,中午连轴转,甚至推迟吃饭。
“大家戴好口罩,准备好身份证,保持好排队的安全距离。”满头大汗的辜磊不断地向排队等候的居民讲解着,每天同一句话要说上几百遍甚至上千遍。
夜幕降临,华灯初上,该院接种点内依然是灯火通明,考虑到市民白天奔波工作较难进行集中接种,工作人员挑灯“夜战”,给从本市四面八方陆续汇聚到接种点的市民们提供便利。“我们这个周末都要上班,为了帮更多人打疫苗,大家已经习惯延时服务了,朝7晚7是这段时间的常态。”关智勇道。
只要有疫苗,只要市民有需要,他们便一直坚守岗位,打完才下班。认真工作的医务人员是疫苗接种现场最亮丽的风景线。
暖心服务,工作有力有序
七月高温天气,火辣的日头,为前来接种的群众搭建避雨遮阳棚;为了方便留观人员休息,贴心地为居民们准备纸杯、纯净水;准备防暑降温药品;大功率电扇不停地转;推出“特色”服务,为行动不便或特殊人群开辟绿色通道,80岁以上的老人、残疾人不需要排队就能直接接种;每隔一米都有大大小小的“温馨提示”牌,贴在目光可及处。
“有些居民晚上六点后下班赶来,我们也都给予了接种,忙到晚上8点后才下班。”该院苏皓书记介绍,接种门诊从早7时至晚8时,最多的一天是在7月4日,当天接种3600余人次。
家庭医生签约,传播健康理念
盛夏已至,气温持续升高,“接种后请按箭头指向,前往留观区留观。”小喇叭不停地叫唤。在接种区域,何萍正在引导完成接种的市民到留观区留观,从早上7点到现在,一口水都没有喝。
留观区,公共卫生科俞春丽耐心叮嘱接种后的注意事项,并充分利用接种后“留观30分钟”,现场为“留观区”人员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意义及内容,向居民发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资料,让居民全面了解家庭医生式服务内涵,营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社会氛围,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满意度,提高签约率。
疫苗接种打出速度和温度
步入盛夏时节、天气正热,该院创新工作形式,不断提升“便民度”“暖心度”,让接种市民在炎炎夏日感受到“清凉”。
此次接种不仅是全院齐心共抗疫情行动中的生动缩影,更是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上的有力见证。无论是“夜间专场”、“暖心”服务,还是“家庭医生”签约,都凸显出便民服务的温度。
该院将以更大的力度、更实的举措、更暖心的服务,坚决完成好疫苗接种工作任务,构筑起牢固的疫情防控屏障,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保驾护航。